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座谈会在京圆满举行

2025-04-22 19:19:44 来源:

4月18日,由福州市农业农村局主办、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提供技术支持的"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保护与发展"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盛大启幕。百余名学术权威、政企代表及媒体共聚一堂,以全球视野共绘“福州茉莉花茶”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蓝图。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422/ea5c6f151786b9a30004cd7815945846.png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422/7181dc7d3c85e4c4132d4e6022ee5182.pn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担纲主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对外合作处处长于伯华致欢迎辞,拉开座谈会序幕。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422/7aeddcaf7b87f6bc81898afb650265a1.png

 

福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健以《茉莉香篆文明史,茶脉联通地球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福州守护与人类共享》为题,系统阐述福州茉莉花茶"农遗+非遗"双重遗产的价值内核。从千年农遗:茉莉与茶的文明交融,非遗匠心:窨制工艺的全球认可,守护与共享:福州的“农遗+非遗”实践,茶脉联通世界:从福州到全球的文化纽带,四个章节,全方位展现福州在遗产保护与国际共享中的担当。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422/eddb5dbc717dbc911803be5856abb47b.png

 

春伦集团、闽榕茶业、螺江茶业、醉真茶业四大标杆企业,携斩获业界殊荣的茶王级作品惊艳亮相。通过"形、色、香、味"多维展演,诠释传统窨制工艺与现代品质管控的完美融合,彰显福州茉莉花茶"香飘万里"的产业底气。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422/ed33a4956dba566ea7174b71d6454d1b.png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德星现场展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为现场嘉宾奉上了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50422/52f86859efd5cbf767245f71640d3325.png

 

圆桌会议环节,各位专家展开深度研讨。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某承就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产品价值及其实现途径发表了见解。他指出,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针对合理利用和保护福州茉莉花茶等农业遗产,他提出了一系列实现路径,包括加强政策支持、促进社区参与、推广生态农业技术等,以充分发挥农业文化遗产的潜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焦雯珺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韧性的形成机制与管理策略。她强调,福州茉莉花茶农业文化遗产的韧性对于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挑战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推动多元化种植和养殖、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文化遗产的韧性,确保其在各种压力下的持续存在和发展。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危赛明则介绍了福州茉莉花茶新式茶饮和窨制工艺的创新与发展。他展示了近年来在传统窨制工艺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如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多样化的产品形态等。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福州茉莉花茶的品质和风味,还拓宽了市场渠道,满足了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他强调,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是推动福州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此次座谈会,不仅为福州茉莉花茶注入科技与创新的基因,更以开放姿态搭建起遗产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全球平台。茉莉香篆文明史,茶脉联通地球村——福州正以文化自觉与时代担当,书写农业遗产永续发展的中国篇章。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