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023-10-23 21:41:55 来源: 福建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作出系统、全面、具体的部署,并提出了坚守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活力、注重守正创新等要求,为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做好深化、转化、内化工作,关键在于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涵的丰富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省要立足文化发展建设实际,坚持守正创新,积极主动作为,努力在传统文化探源溯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谋划和推动实施,进一步激发文化事业发展的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新的文化使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有”“两相”“两创”“两个结合”的方针,为全面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两有”即有区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传统文化。“两相”即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两创”即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两个结合”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以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的,以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为旨归,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十七年半,对于福建传统文化有着切身体会,对福建传统文化发展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他在武夷山朱熹园考察时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福建传统文化丰富多元、特色鲜明、独具魅力,体现出典型的融合性特征,从文化来源上看,既有中原文化的赓续,也有海洋文化的印记。从文化现象上看,有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妈祖文化、海丝文化、侯官文化、红色文化等。无论从文化源头、文化传统、文化形态上,福建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格局中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挖掘、整合传统文化资源禀赋,推动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方面成效显著,整体上梳理出福建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代表性特征,在红色革命文化、近代革命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方面形成了福建特有的文化体系。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强化文化传承发展的顶层设计,深入系统开展传统文化整理挖掘和研究阐释,既要保存好传统文化根基,又要传承好传统文化精髓,不断以新时代的视角重新定位和认知传统文化的功能意义,努力为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贡献福建力量。

坚持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以“软实力”锻造文化“硬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近年来,福建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不断提升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含金量”,有效促进福建文化产业持续平稳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2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国第六位,跻身全国第一梯队;2023年以来,全省文化产业继续展现积极复苏向好发展态势,其中,创意设计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服务业增长较快。

发展现代文化产业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紧密结合福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实际,强化数字科技赋能,增进闽台交流合作,进一步彰显文化产业特色。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技术,让“数字+文化”焕发产业新活力,积极探索5G、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积极抢占发展先机。聚焦建体系、树品牌、项目化、促效益、育人才、强引领等六个方面,全面擘画数字文化建设新愿景。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强化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意识,着力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有效破解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三慢”(产业升级慢、规模效益慢、新兴业态慢)、“三弱”(创新驱动弱、汇聚效应弱、引领发展弱)问题,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努力打造福建文化产业金字招牌,创造福建文化产业的新时代。

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了中华文化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他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与挑战并存,人类社会发展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丰富内涵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促进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资源,天下大同、为政以德、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思想理念,是人类文明共同的精神资源。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和传播力,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高文化创新水平。“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文化不仅仅是民族精神的积淀,同时也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努力创作出更多老百姓喜闻乐见、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民精神风貌的优秀文化作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原创性、时代性和世界性,以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作品参与到世界文化的对话格局当中,彰显出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

二要加强自我文化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在文化阐释中,要立足实际需要,注重破解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提出体现中国智慧、中国立场、中国价值的理念和方案,努力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

三要注重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明是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文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在本质上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生相长。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重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包括相互对照、比较、借鉴、批判、吸收等,通过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实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价值理念的和谐、共生、共荣,通过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